一、项目背景
中心每年承担大量国控断面、水源地与土壤详查任务,样品结构复杂、批量峰值明显。原流程以人工萃取为主,耗时长、溶剂消耗大、质控记录分散。目标是:在现有房间与供电条件下,完成高通量样前处理与 LIMS 对接,减少人工干预并提升可追溯性。
二、总体方案
1)设备编成:
溶剂萃取模块(索氏/超声/ASE 三合一),12/24 通道可切换;
自动浓缩与回收模块(旋蒸 + 氮吹一体);
固相萃取工作站(8/16 通道);
微波/开口消解系统(元素分析前处理);
通风与 VOC 吸附装置升级。
2)数据系统:
与 LIMS 双向接口,接收样本条码并回传方法号、批号、仪器号、操作者;
异常自动触发复测/维护工单;
生成加标回收/空白/平行统计与控制图。
三、实施细节
样本动线:从接收—编号—分样—萃取—浓缩—定容—上机,单向流线,减少交叉污染;
溶剂管理:安装在线回收装置,建立进/出库台账;
质控:每批自动插入 1 份方法空白与 1 份加标,系统实时计算回收率;
安全:防爆风机、负压管道、泄漏盘与气体报警联动。
四、结果数据(投运 3 个月)
效率:单人日产样能力由 96 个提升至 146 个(+52%);
稳定性:重点指标加标回收集中在 88–108%,RSD 明显降低;
环保:溶剂消耗下降 38%,VOC 排放下降 41%;
管理:LIMS 端完整留痕,可快速追溯到批次、操作者与设备维护。
五、经验与建议
先做 BPR(流程再造),再上设备;
样段验证是关键:选取 2–3 个典型方法先跑通;
将质控表头标准化(空白/平行/加标/内标/替代物),避免“不同人不同表”;
将维护周期写进 SOP,与设备小时数挂钩。
六、复制价值
该方案已适配市县监测站、高校实验室、第三方检测机构。如需参数表与预算区间,请在 www.22201522.com
/ www.33201533.com**(或
www.22201522,com
/ www.33201533,com
的写法)提交需求,我们将 48 小时内回传两版配置建议 + 实验室平面动线图**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