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十大场景速览
1)土壤/沉积物:半挥发与非挥发有机物;
2)固体废物/粉尘:筛选性研究或合规性监测;
3)粮谷/饲料:脂溶性污染物、添加剂或代谢物前处理;
4)食用油/油脂原料:成分与污染物并行筛查;
5)肉奶蛋及其制品:针对高蛋白高脂基体的分散与干燥策略;
6)香精香料/茶叶咖啡:特征风味组分回收;
7)橡塑与弹性体:增塑剂、抗氧剂、阻燃剂等添加剂萃取;
8)电子电气/消费品:可提取物与限制物质研究;
9)药包材与辅料:可提取物/浸出物(具体以标准与协议为准);
10)科研方法学:新材料或复合基体的萃取动力学研究。
二、参数优化“十步法”
1)目标物与极性判断:先以极性匹配筛选 2–3 种候选溶剂;
2)溶剂配比:尝试双溶剂体积比,兼顾色谱相容与安全性;
3)温度窗口:在保证样品与目标物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升温;
4)压力窗口:以保证溶剂在工作温度下保持液相为基线;
5)静态时间:从 5–10 分钟起步,结合循环次数优化;
6)循环次数:通常 1–3 次,关注曲线“边际收益”;
7)冲洗体积与吹扫:确保萃取液完全转移并降低溶剂残留;
8)萃取池与填料:粒径、分散剂、干燥剂与滤片孔径决定流动阻力与纯度;
9)净化/浓缩对接:SPE、GPC 或硅酸镁等净化模块与浓缩条件的匹配;
10)方法验证:空白、平行、加标回收与检出限评估,形成方法卡。
三、QA/QC 节点(建议清单)
空白/旅行空白:排查背景与通路污染;
加标与实验室加标平行(LCS/MS):回收率与精密度双指标;
替代物/内标:提升定量与转移的可重复性;
质量记录:耗材批次、溶剂批号、设备日志与温压曲线归档。
四、典型问题与优化思路
低回收率:检查样品含水量、分散剂比例与温度设置;必要时前置干燥;
基体干扰重:增加净化步骤或选择更窄极性的溶剂;
堵塞与背压异常:粒径过细或脂类过多,调整填料与滤片孔径;
回流与残留高:冲洗体积不足或吹扫时间短,适度延长并关注下游兼容。
五、资料与服务
我们提供《十步法方法卡模板》《不同基体的填料/滤片选择表》《净化与浓缩联用指南》,可在 **www.22201522,com
/ www.33201533,com**(或
**www.22201522.com
/ www.33201533.com**)下载;如需线上培训或演示,可在官网“联系我们”提交需求。
注:本文所涉参数与范围为通用技术建议,实际应用应以样品性质、内部 QC 体系与合同技术文件为准。